在足球世界里,退役球星往往选择执教、评论或经商等传统路径,但前比利时国脚埃登·阿扎尔和德国后卫安东尼奥·吕迪格却另辟蹊径,于近日联手推出一档体育脱口秀节目《谁在吹牛》,这档节目以轻松幽默的方式,邀请足球界明星分享赛场内外的趣事,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议,节目首播于2025年3月15日,通过流媒体平台全球同步上线,不仅展现了球员们鲜为人知的幽默一面,更打破了体育娱乐的边界,成为今年春季最受关注的跨界创新之作。
节目背景:从更衣室玩笑到荧幕盛宴
阿扎尔和吕迪格的友谊始于他们在切尔西俱乐部的并肩作战时期,据透露,二人在更衣室中就以互相调侃和讲故事闻名,吕迪格常开玩笑称阿扎尔“吹牛不打草稿”,而阿扎尔则反击说吕迪格“连防守失误都能编成英雄史诗”,这种轻松的氛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,退役后,阿扎尔专注于家庭和商业投资,而吕迪格则活跃于公益事业,但二人都希望以新形式延续足球带来的快乐,在制作团队的支持下,《谁在吹牛》应运而生——节目每期邀请1-2位足球明星,通过游戏、访谈和情景重现,让嘉宾在“吹牛大赛”中一较高下,同时揭秘足坛轶事。
首期嘉宾包括法国前锋基利安·姆巴佩和英格兰中场裘德·贝林厄姆,二人与主持人阿扎尔、吕迪格互动频频,姆巴佩调侃自己当年在巴黎圣日耳曼的“电梯球事件”,而贝林厄姆则分享了加盟皇家马德里后的文化趣闻,节目制作精良,融合了动画插图和现场乐队伴奏,营造出类似《柯南秀》的轻松氛围,但核心内容紧扣足球文化,满足了球迷对幕后故事的好奇心。
亮点:幽默与真诚的平衡
《谁在吹牛》的成功在于其独特的内容设计,节目避免了严肃的战术分析或争议话题,转而聚焦于球员的个人故事,在第二期节目中,巴西球星内马尔回忆起2014年世界杯的“半场舞会”,笑称“那支舞比进球更让我紧张”;吕迪格则顺势“吹牛”说,自己曾在欧冠决赛前用冷笑话缓解全队压力,这种真诚的分享拉近了球迷与球星的距离,社交媒体上大量用户表示“看到了球员的另一面”。
节目引入了互动环节,如“吹牛鉴定器”——嘉宾讲述一段经历后,由现场观众投票判断真伪,阿扎尔在首期中声称“年轻时曾用网球练就过人技巧”,结果被吕迪格揭穿为虚构,引发全场爆笑,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娱乐性,还暗合了足球文化中“吹牛”的传统,如传奇球星们常说的“更衣室大话”,制作人接受采访时强调:“节目不是要揭露谎言,而是庆祝足球带来的友谊和欢笑。”
节目还关注社会议题,在一期特别节目中,吕迪格邀请了一位聋哑人球迷参与游戏,展示足球的包容性;阿扎尔则探讨了退役球员的心理健康问题,呼吁行业更多支持,这些内容既符合现代体育价值观,又提升了节目的深度。
市场反响:跨界合作的成功范例
自开播以来,《谁在吹牛》在流媒体平台累计播放量已突破5000万次,话题标签“#WhoIsBragging”在推特上趋势登顶,球迷反馈普遍积极,有人评论:“阿扎尔的幽默感比他的盘带更迷人!”节目吸引了非足球受众,例如喜剧爱好者,因其节奏轻快、语言通俗,分析师指出,这种体育与娱乐的跨界模式,正成为2025年内容产业的新趋势——类似篮球明星勒布朗·詹姆斯的《The Shop》但更聚焦幽默。
商业上,节目已与运动品牌和科技公司达成赞助合作,预计首季收益将捐赠给青少年足球基金,阿扎尔和吕迪格表示,他们希望用收益支持基层体育,延续足球的传承,值得一提的是,节目还促进了足球文化的国际交流;日本球员久保建英在节目中对比了欧洲和亚洲的“吹牛文化”,引发跨文化讨论。
行业影响:重新定义运动员IP
《谁在吹牛》的出现,反映了退役运动员个人品牌开发的新方向,传统上,球星IP多用于代言或自传,但阿扎尔和吕迪格通过内容创作,实现了影响力的长效化,业内专家认为,这种模式降低了运动员对竞技成绩的依赖,转而挖掘其人格魅力,符合Z世代对“真实性”的追求,吕迪格在节目中展现的语言天赋(他能流利使用五国语言)和阿扎尔的即兴喜剧感,都成为个人品牌的新标签。
节目为体育媒体提供了新思路,在短视频时代,长节目往往面临挑战,但《谁在吹牛》通过强互动性和明星效应,成功留住用户注意力,一些俱乐部已开始借鉴此模式,开发自己的内容系列,以增强球迷黏性。
可持续性与创新
尽管首季好评如潮,但挑战依然存在,如何保持内容新鲜度是关键——阿扎尔透露,未来可能邀请女子足球明星或跨界名人,如音乐家参与,吕迪格则计划加入虚拟现实技术,让观众“亲临”吹牛现场,节目团队也表示,将根据反馈调整环节,避免过度娱乐化而失去体育内核。
从更大视角看,《谁在吹牛》的成功标志着体育娱乐化的深化,在2025年,观众不再满足于比赛本身,而是渴望更立体的体育叙事,正如阿扎尔在节目收官时所说:“足球不仅是胜负,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,我们想用笑声把这些故事传下去。”
阿扎尔和吕迪格的这次尝试,不仅为退役球员开辟了新赛道,更丰富了全球足球文化的表达方式,随着第二季的筹备,这档节目有望成为体育跨界的一座里程碑,证明绿茵场的魅力远不止于90分钟的比赛。